专论与综述

  • 桡足类生物死体进入供水管网后的分布规律研究

    范爱丽;刘路;

    对穿透水厂但经有效灭活的桡足类进入供水管网后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选择了水力沿程点、二次水池(箱)、用户龙头点、死水管段等代表性点位,经过长达一年半的监测研究,总结出桡足类在供水管网中的基本分布规律:由于重力沉降作用,桡足类死体在供水管网中的密度分布主要受水流速度影响,总体上表现为距离水厂管道沿线越远,其密度越高;在死水管段大量沉积;二次水池(箱)对桡足类死体有截留作用。

    2009年03期 v.28;No.121 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腐殖酸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刘新超;李俊;谢丽;何小娟;栾富波;周琪;

    腐殖酸是自然界中结构组成复杂的大分子天然有机物质,具有较强的络合、螯合、吸附和氧化还原能力,研究腐殖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腐殖酸分子组成的不确定性,一些实验方法,如可见光吸收法、紫外吸收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体积排阻色谱、在线裂解分析等已应用于实验研究中腐殖酸的表征。文章综述了上述表征方法在腐殖酸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讨论分析了不同方法存在的优缺点。优化或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腐殖酸表征方法,将有助于对腐殖酸的深入研究。

    2009年03期 v.28;No.121 6-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砷形态分析方法及其样品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何瑶;黄清辉;刘颖;陈玲;

    环境中砷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形态砷的毒性相差甚远,因此,砷的形态分析对于了解砷化物的生态影响及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形态的砷化物在稳定性上存在差异,故选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以确保样品在分离和富集的过程中砷形态及其组成不发生变化。因此,围绕砷形态分析中各种环境样品(如土壤、沉积物、食品、生物样品、水样等)的预处理技术和分析检测方法展开综述,总结了现代常用的砷形态分析检测方法及与之匹配的适当的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2009年03期 v.28;No.121 10-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给水处理

  • 活性炭及臭氧活性炭结合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果比较

    孙丽娜;季民;刘卫华;刘华;阎玉荣;王暄;

    采用常规处理-活性炭组合工艺与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高藻期的天津引滦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两种组合工艺对预氯化杀藻后的微污染原水的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和70%,其中活性炭单元对预氯化和常规工艺引起的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和94%。组合工艺中,活性炭是主要的有机物处理单元,而臭氧氧化可有效降低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种类。试验表明,当臭氧活性炭的生物降解作用不显著时,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不优于常规处理-活性炭组合工艺。

    2009年03期 v.28;No.121 14-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化学预处理对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的研究

    罗岳平;施周;张丽娟;黄东勤;

    用高锰酸钾和硫酸铜分别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化学预处理,再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研究以高岭土为助凝剂,用PAC絮凝去除经过了化学预处理后的铜绿微囊藻的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或硫酸铜预处理以不同方式影响叶绿素a(Chla)和浊度的去除。Chla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1.0 mg/L投加量时达到92.6%。而硫酸铜预处理时Chla的去除率在其投加量为0.2 mg/L时最高,但在1.0 mg/L时减少到72.8%。高锰酸钾或硫酸铜化学预处理的除藻效果一般不如用高岭土助凝。甚至经高锰酸钾或硫酸铜预处理后,再用高岭土助凝除藻的效果也有所下降。就处理效率和饮用水安全而言,用高岭土助凝是优于用高锰酸钾或硫酸铜进行除藻预处理的技术。

    2009年03期 v.28;No.12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厂反渗透系统膜污染防治与膜清洗的研究

    安娜;姬朝青;许振良;

    考察了长期运行的电厂反渗透系统中导致膜污染的原因、膜污染的种类和膜的清洗方法。采用反渗透系统进水和浓水的水质分析数据,提出了判断膜污染原因及污染物组成。根据反渗透系统进水和浓水的水质分析数据,实验筛选了膜清洗剂配方。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无机、有机混合垢有明显的促溶作用,以0.05%Na-SDS+0.1%NaOH+1%Na4-EDTA为配方的清洗剂,其清洗无机、有机混合膜污染的效果良好。

    2009年03期 v.28;No.12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芳香类有机物在氯化反应过程中的特性研究

    郭改梅;林逢凯;

    选择几种在受污染水源水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芳香类有机物进行氯化试验,测定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生成特性,并分析芳香类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对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试验物质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和反应速率大小排序为:间苯二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苯胺>苯甲酸>硝基苯;(2)芳香类有机物苯环上官能团的性质、数量和位置等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3)邻苯二酚的氯化反应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反应阶段。

    2009年03期 v.28;No.12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废水处理及回用

  • 生物膜技术原位处理有机污染河道研究

    张美兰;何圣兵;项颖颖;孔海南;薛罡;

    将生物膜技术移植到有机污染河道治理中,采用三种生物填料,与目前最常用的空曝气技术对比净化有机污染河道的效果。结果表明: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净化污染河道的作用主体。挂膜过程中四组反应器对有机物、氨氮的降解速率相当;挂膜过程结束后,三组生物膜反应器中的水质净化效率高于空曝气反应器。通过对底泥中有机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经过9 d连续运行后,四组反应器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分别由最初的12.21%降低至9.42%、7.24%、6.97%和7.52%,表明生物膜技术在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对污染底泥中的有机物也具有更为有效的降解效果。

    2009年03期 v.28;No.121 32-3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0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高浓度甲醛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田大亮;曹国民;盛梅;朱凤娟;

    采用石灰对高浓度甲醛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甲醛初始浓度、[Ca(OH)2]/[HCHO]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甲醛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初始浓度越高、[Ca(OH)2]/[HCHO]摩尔比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趋于平衡的时间越短,甲醛的去除率亦越高。对一定浓度的甲醛废水,适宜的反应温度是65℃、适宜的[Ca(OH)2]/[HCHO]摩尔比值约为0.1。此外,实验还发现,只有当Ca2+和OH-同时存在时才能催化甲醛的去除,其它金属氢氧化物或氯化钙对甲醛的去除几乎没有催化作用。

    2009年03期 v.28;No.12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污泥调理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合作用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欣;蔡伟民;

    结合污泥调理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调理活性污泥中体现出的优缺点,将两者联合用于活性污泥的调理。先后投加不同量的调理剂和絮凝剂于活性污泥中,研究其对污泥絮体特征和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投加量分别为1%和0.5%时,污泥泥饼含水率降到最低,为75.41%,且污泥过滤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这是由于调理剂的投加改变了污泥絮体结构,导致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布发生变化,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絮体颗粒粒径减小,而投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使得污泥絮体重新絮凝,从而提高脱水速度。

    2009年03期 v.28;No.121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氧化沟污泥膨胀控制技术研究

    张宁;张修奎;

    以实际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为对象,研究了氧化沟污泥膨胀特性;以小试模拟试验系统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投加季铵盐、PAM和次氯酸钠以及调整运行工艺参数等对氧化沟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丝状细菌为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在连续投加50 mg/L的季铵盐2 d以后,污泥膨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用2 mg/L的PAM控制氧化沟污泥膨胀较适宜,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有效控制;30 mg/g MLSS的次氯酸钠可以使处于膨胀状态的氧化沟系统快速得到控制;提高氧化沟的溶解氧含量和污泥负荷,有助于抑制污泥膨胀和丝状菌增殖。

    2009年03期 v.28;No.121 45-4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粉煤灰合成沸石用于含Cr~(3+)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

    隋艳明;吴德意;魏棣;郑向勇;孔海南;

    研究了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含Cr3+废水的性能以及其它几种竞争性阳离子的影响。合成沸石对低浓度(<100 mg/L)含Cr3+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效率达94%以上。当废水中存在其它阳离子(NH+4、Na+、K+、Ni2+和Ca2+)时,即使其阳离子浓度(以me/L计)达Cr3+的4倍,合成沸石对Cr3+仍表现出了较高的选择性,Cr3+去除效率基本未受影响。对于成分复杂的实际含Cr3+的制革废水,当合成沸石投加量大于5 g/L时,对Cr3+去除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废水中的Cr3+浓度低于国家规定Cr3+排放限值。因此,粉煤灰合成沸石在处理含Cr3+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9年03期 v.28;No.121 48-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冲击负荷对粪便污水土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林克明;聂俊英;朱南文;

    以土壤、粗砂、高分子有机亲水材料等构建了一套新型的人工土柱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厕所化粪池出水的处理。结果表明,人工土柱对粪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能,其对CODCr、BOD5、TN、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7%、96.2%、95.6%、96.0%及99.8%。水力负荷考察表明,冲击负荷对CODCr、BOD5、TN、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大,但渗滤系统透水性能受冲击负荷影响较大,在水力负荷为50 cm/d时系统饱和渗透速率降到初始值的2/3;为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系统水力负荷应维持在31.25 cm/d以下。

    2009年03期 v.28;No.12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絮凝过滤工艺在机场雨水中水回用中的试验研究

    杜峻;徐建初;高乃云;楚文海;

    雨水回用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缺乏的方法。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围场河收集的雨水作为中水水源。考察了微絮凝过滤工艺对雨水中的浑浊度、UV254、氨氮(NH3-N)以及氯离子(Cl-)的去除效果;同时对比了氯化铁(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两种絮凝剂对机场雨水的处理效果,获得了不同絮凝剂条件下的可利用的微絮凝过滤工艺设计和运行参数。

    2009年03期 v.28;No.12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Fenton试剂-MBR工艺处理环氧增塑剂化工废水的研究

    游文婷;冯斐;许振良;吴李;

    针对含有H2O2的环氧增塑剂化工废水,采用Fenton-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的Fe2+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Fenton试剂处理废水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COD浓度对MBR处理废水效率的影响。由结果可得,当Fenton试剂中Fe2+投加量1.1 g/L、反应时间3 h、MBR的HRT 30 h和MLSS 7000~8000 mg/L时为最佳操作条件。处理出水CODCr为150~250 mg/L,总COD去除率为94%。

    2009年03期 v.28;No.12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净水信息

  • 我国水污染形势及适应性对策

    <正>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水环境污染未得到根本性遏制,长远看来,未来我国水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应积极制定应对水污染的措施。其实应对水污染的措施很多,以下三点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2009年03期 v.28;No.121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设备与材料

  • 镍掺杂钨氧化物电极制备及对苯酚的催化降解研究

    郑倩;黄光团;朱卫琴;樊高远;史昕龙;

    通过阴极电沉积在钛基体上制备了掺杂Ni元素的WOX涂层电极,采用XRD、EDS分析认为涂层主要是四价钨的氧化物及镍氧化物的混合物。循环伏安测试苯酚在电极上的氧化电位为0.556 V,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活性。电极对苯酚的电化学氧化降解效果较好,苯酚的去除率接近90%,COD的去除率在43%左右,提高了苯酚模拟废水的可生化性。

    2009年03期 v.28;No.12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处理水库低温低浊水混凝剂的优选

    徐锰;李风亭;张冰如;

    研究了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的水库水的混凝剂优化选择。通过烧杯试验比较了各混凝剂对低温低浊水的脱色除浊效果,结果表明,相对水厂用普通混凝剂,所选低温低浊专用混凝剂PAFC2及PAC2出水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成本低。

    2009年03期 v.28;No.12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树浦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钱莉莉;

    针对具有120多年历史的杨树浦水厂的生产工艺要求和实际条件,自行设计了以罗克韦尔公司(AB公司)的PLC-5与ControLogix系列作为可编程控制器,采用控制主干网和以太网共存的光纤环型控制网络构架。并自主开发了基于RSView SE平台的监控组态软件的控制系统,实现大型水厂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009年03期 v.28;No.12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简介

    <正>为了适应上海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满足上海市中长期供水、改善城市供水水质、确保供水安全的要求,市水务局、市城投总公司组织本市相关单位对长江口青草沙水域进行了十余年的实测观察和基础性研究。发现:青草沙水源地具有淡水资源充沛,水质优良稳定,可供水量巨大,水源易于保护,抗风险能力强等显著优势。2006年上海市人大批准青草沙水源地建设立项。

    2009年03期 v.28;No.12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