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与综述

  • 电子级超纯水精制混床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工艺分析

    孙惠国;

    对电子工业中制备超纯水的精制混床离子交换树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供了一些思考。

    2007年03期 No.10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处理絮凝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滕建标;丁爱中;Catherine Biggs;

    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絮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絮凝机理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异向絮凝动力学、差速沉降絮凝动力学和同向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历程,从絮凝机理的认识过程到模拟模型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情况,并揭示了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2007年03期 No.10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Bi_2O_3光催化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

    高红;张天胜;

    以Bi2O3作为光催化剂,进行了亚甲基蓝光催化氧化降解的动力学研究,得出亚甲基蓝降解的动力学方程,并利用L-H方程研究亚甲基蓝的降解,讨论了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和H2O2用量对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

    2007年03期 No.10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Ni/Fe双金属降解CCl_4、CHCl_3和CH_2Cl_2的试验

    何小娟;李旭东;沈照理;周琪;

    在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Ni/Fe双金属对CCl4(CT)、CHCl3(TCM)和CH2Cl2(DCM)的还原性脱氯性能。结果表明:(1)Ni/Fe双金属可有效对CT和TCM脱氯,但对DCM没有脱氯效果;(2)Ni/Fe双金属对CT和TCM的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3)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Ni/Fe双金属对CT和TCM的脱氯效果好于Fe0,且脱氯速度与Ni/Fe质量比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成正比;(4)对CT和TCM脱氯的反应速率常数kSA相差10.98~16.60倍,说明Ni/Fe双金属对氯代程度高的CT脱氯快于对氯代程度低的TCM;(5)Ni/Fe双金属对CT脱氯过程产生TCM,不产生DCM,且随着反应时间的继续,产生的TCM也继续被降解;而Ni/Fe双金属对TCM脱氯并不逐级产生DCM;Fe0对CT脱氯不仅产生TCM,也产生DCM。

    2007年03期 No.10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O_3-BAC工艺优化运行方案及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

    蒋福春;孙洪伟;乔铁军;陈健;

    以南方某水库水为试验原水,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建立了多指标综合评分,并对预臭氧投加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主臭氧投加量和主臭氧分配比例五个变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优化运行方案;结果表明,主臭氧的投加量及其分配比例对系统的运行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

    2007年03期 No.109 16-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过氧化氢紫外光水质深度处理净水器的研究

    岳舜琳;包承忠;武理炯;周建;周炳桐;祝静宇;王德亮;

    对一种由生物塔滤,过氧化氢紫外光联用,活性炭过滤三个净水单元工艺组成的净水器净水效果进行了试验,耗氧量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7%~69.1%和94%以上,其它常规水质指标以及微量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率,有机碳和有机氯分别去除73%和100%毛细柱色谱峰图面积降低88%,将致突变呈阳性的进水转变为阴性水,出水水质符合国标GB5749-85,,建设部行业标准CJ3023-92及上海地方净水标准DB31/197-1997的要求。

    2007年03期 No.109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滤池残留生物膜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汪林;周克梅;许淑君;

    研究针对南京市上元门水厂新厂V型滤池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通过试验和对生物膜水质净化机理分析,并与老厂普通快滤池运行效果相比较,得出普通快滤池滤料残留生物膜能有效改善水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V型滤池出水水质不稳定的现象,提出了整改措施。

    2007年03期 No.10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受木屑污染雨水中氮的去除

    郑作添;周荣丰;卢亮;

    采用过滤、混凝澄清和化学氧化法对受木屑污染的雨水中的氮进行了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90%氮在雨水中以溶解态存在,难以通过过滤、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去除。次氯酸钠氧化法能高效氧化水中的氨氮并以氮气的形式去除,氨氮的去除量同次氯酸钠剂量呈线性关系,去除1g氨氮需要8.86g活性氯(以Cl2计)。综合投加不同剂量的次氯酸钠后测定了水中余氯、总氮、氨氮等含量曲线,污水中氨氮优先于有机氮同次氯酸钠反应而去除,因而可控制加药量而避免产生大量消毒副产物(DBPS)。同时研究了加药后氧化还原电位(ORP),表明可通过ORP的变化为运行控制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2007年03期 No.10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电子水表的可靠性

    戴炼炼;

    电子水表是汇集计算机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新一代水表。文中论述了水表的发展和电子水表的原理、构造以及从主要部件论述其可靠性。

    2007年03期 No.10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净水信息

  • 净水信息

    <正>国家建设部公布《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1月22日,国家建设部公布了《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未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排水户不得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2007年03期 No.109 28+59+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给水处理

  • 联用聚合氯化铝和高岭土去除小球藻的试验研究

    施周;王仕汇;罗岳平;李伶俐;

    用混凝搅拌实验研究了各种生物和水质参数对联用PAC和高岭土去除水样中小球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的去除率随生长相变化,新陈代谢旺盛时难被去除;无光照和缺营养培养1d后,小球藻的去除率略有提高,此后持续下降;高水温和偏碱性水环境有利于联用PAC和高岭土去除小球藻;洗涤表面疏松附着化合物后,小球藻变得更易被除去。在实验的生物和水质条件下,虽然小球藻的去除率有波动,但最终剩余浊度都维持在相当理想的水平,反映PAC和高岭土联用技术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在生活饮用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用原水进行的实验也证实,联用PAC和高岭土可获得满意的除藻效果,具有实用价值。

    2007年03期 No.109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聚硅硫酸铝处理黄浦江原水中试研究

    张东;乐林生;朱文娜;

    用聚硅硫酸铝处理黄浦江原水进行中试研究,以解决冬季低温时硫酸铝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结果表明:与硫酸铝相比,在相同投加量情况下,聚硅硫酸铝沉淀池出水浊度可降低50%;在投加量为硫酸铝1/2情况下,聚硅硫酸铝沉淀池出水的浊度仍低于硫酸铝沉淀池出水;残留的铝含量降低,而残留硅的含量没有增加,但投加聚硅硫酸铝会导致滤池水头损失增加。

    2007年03期 No.10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浦江上游水质特征及水处理工艺选择

    陈国光;乐林生;高乃云;

    黄浦江上游水质以有机物污染严重为特征,即高锰酸盐指数高,季节性氨氮高,水处理工艺应以将CODMn降低至国际GB5749-2006的限值3.0mg/L为目标,经过多种处理工艺比较,以常规处理加臭氧活性炭处理来降低CODMn的工艺是可行的。

    2007年03期 No.10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氯消毒剂对生活饮用水中小杆线虫的灭活效果研究

    詹俊英;丁国际;徐开钦;

    以采用生物活性炭工艺制成的生活饮用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杆线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氯消毒剂对小杆线虫的灭活效果和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小杆线虫对氯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常规的氯消毒工艺很难将其全部灭活;2)Ho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氯消毒剂对小杆线虫的灭活动力学;3)不同生长阶段小杆线虫有明显不同的氯消毒抵抗力。

    2007年03期 No.10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废水处理及回用

  • 低温下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可行性研究

    汤金如;陈国栋;李璐;

    采用动态小试试验,研究了低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COD 5000mg/L)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应用恒流泵进水,控制进水COD浓度、流量不变,研究低温(7~25℃)下,COD的去除率、厌氧微生物的宏观活性、VFA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下保持温度在15.5~25℃且不发生突变、反应器PH值在6.8~7.2,即能保证UASB的稳定高效运行。其中产甲烷菌能保持比较高的活性、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同时也证明了运用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可行的。

    2007年03期 No.10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厌氧水解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锡清;

    介绍了各种型式的厌氧水解池,并在总结目前常用的水解池的基础上,推出了适用于大型印染废水处理的水解池。

    2007年03期 No.10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偶氮染料的氮源调控及机理研究

    徐雁;邱宇平;王忠华;吴林林;阮宇鹰;黄民生;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C菌),研究在氮源调控下,偶氮苯染料的降解过程,以及脱色率、TN、TOC和COD浓度等出水水质特性变化情况,初步分析了这些指标变化的内在关系;并由色谱检测结果简单分析了偶氮苯染料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偶氮苯染料具有很好的脱色降解效果;在偶氮苯的降解中发生了偶氮键的断裂,生成了苯胺中间降解产物。

    2007年03期 No.10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厌氧-混凝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实验研究

    马丽丽;解庆林;游少鸿;

    应用厌氧—混凝工艺进行造纸中段废水处理实验,实验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厌氧反应器反应温度为35℃,HRT为32h,水力负荷为0.8m3/m2·d。混凝实验混凝剂为硫酸铝,pH控制在5.23,投加量为100mg/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的CODCr、色度从981.8mg/L、128倍分别降至68.1mg/L、8倍,原水SS为202mg/L时,出水中未检出SS,主要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

    2007年03期 No.10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过氧化损伤效应研究进展

    武琳慧;黄民生;施华宏;

    综合论述了自由基理论以及在白腐真菌处理废水过程中自由基可能引发的对白腐真菌的毒性,从而影响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旨在为以后研究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的氧化损伤效应提供参考和依据。

    2007年03期 No.10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五级跌水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农村污水

    詹旭;吉祝美;吕锡武;

    采用跌水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农村污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为9.6℃,当HRT=4h、进水流量为250L/h时,该工艺对CODMn、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6.58%、4.95%、8.87%、6.64%,试验取得初步效果。通过对机理的分析,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是使这些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这为后阶段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方法在缓解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能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其整体效益较明显。

    2007年03期 No.109 60-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为中水的试验研究

    房发俐;冯贵颖;呼世斌;张守文;

    根据校园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选择SBR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采取最佳操作条件运行时,COD、NH4-N、PO43-、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98%、94%、96%以上,其出水色度、嗅味和pH也均达到了中水主要水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该试验为校园生活污水的中水回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

    2007年03期 No.109 62-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分析与监测

  • 离子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对处理水中卤代乙酸的监测

    刘肖;牟世芬;

    用离子色谱-串联电喷雾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饮用水消毒工艺产生卤代乙酸浓度的方法。该方法选用IonPac Prototype-10高容量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以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在线产生不同浓度的KOH为淋洗液,实现对自来水样品中两种卤代乙酸和多种常见阴离子的完全分离,经抑制器将淋洗液抑制为近中性后,进入ESI-MS/MS质谱系统,选取适合的离子对和能量、温度等条件,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在优化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下,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053μg/L和0.46μg/L。峰面积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均超过两个数量级,对四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和实际样品连续9次进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挑选其中的典型样品进行不同浓度的标准加入实验,回收率在89.9%~108.0%之间。

    2007年03期 No.10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因素研究

    盛杰;谢丽;翟桂明;张超杰;周琪;

    利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硝基苯(NB)及其还原降解产物亚硝基苯(NSB)和苯胺(AN),研究了采用活性铁还原降解硝基苯时样品中残存的Fe2+,对NB测定的影响以及pH、盐度和过滤方式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盐度对NB和NSB萃取回收率影响不大,但是AN萃取回收率随pH和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饱和NaCl溶液和中性/碱性条件下,NB、NSB、AN的回收率分别为90%~95%、85%~90%、70%~75%;提高温度或减小富集倍数能进一步提高AN的萃取回收率;样品中存在Fe2+时,碱性条件下萃取会影响NB的测定;砂芯滤头对NB和NSB有吸附作用,而针式滤头不影响测定结果;利用该法未能检测到NB的降解中间产物-羟基苯胺。

    2007年03期 No.109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不停车清洗预膜实践

    沈仲韬;李鹏;

    对电厂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不停车化学清洗预膜,掌握不停车清洗预膜的过程控制及监测要求。为电厂安全生产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

    2007年03期 No.10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效制水装置在淮安锦纶公司自制水上的应用

    夏玉龙;陶凌;李建;

    介绍了一种由微涡流反应池、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纤维过滤池组成的高效制水装置在淮安锦纶公司的运行情况。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应用特点。通过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选择该系统作为自制水工艺是合理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7年03期 No.10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