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与综述

  • 膜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罗凌江;于德浩;邓正栋;

    为提高反应器中氧的利用率,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碳和氨氮,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反应器—膜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通过膜分离技术与生物膜技术相接合,可获得100%氧利用率,并且能够起到快速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和高效去除有机碳和氨氮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污水处理工艺。

    2008年01期 No.1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李素清;柯水洲;袁辉洲;孙凤梅;

    微生物絮凝剂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出来的第三代絮凝剂,具有高效、应用范围广、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论文概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种类和絮凝机理,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2008年01期 No.113 5-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风能海水淡化概述

    李杰;陶如钧;

    介绍了风能海水淡化的现状及发展,总结了风能海水淡化适合的环境条件、风能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途径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了风能海水淡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2008年01期 No.1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氧化高银分散液的制备

    李茜;陈康;焦莉莉;周国光;

    运用液相氧化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复合氧化高银分散液。探讨了温度、氧化剂用量、过饱和度、分散剂用量以及末期反应时间对分散液颗粒粒径大小和纯度的影响。得到了产品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非离子聚乙烯型DJ2004为分散稳定剂、反应温度60℃、DJ2004/AgNO3=0.4、K2S2O8/AgNO3=10、末期反应时间=10min、C(AgNO3)=0.18~0.25mol/L。制备出粉体粒径为20~100nm、含氧化高银70%的纳米氧化高银分散液。

    2008年01期 No.113 12-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混凝特性的比较

    万俊力;王晓昌;金鹏康;

    以TOC和UV254为指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的混凝效果。PDA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弱酸性条件下,铁盐混凝稳定性优于铝盐。HPLC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可以有效地去除分子量大于1000的物质,且铁盐对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更彻底。GC-MS分析结果表明,腐殖酸是以羧基和羟基为其主要官能团的苯环或多环类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在弱酸性条件下,铁盐混凝对羧基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盐。但在pH为7.0的中性条件下,部分羟基和胺基类有机物不能被去除。

    2008年01期 No.11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根据动态响应曲线计算空调喷水室水量的风吹损失

    李胜海;李红良;朱康生;冯长春;

    为了寻找一种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热力学测量而直接估算风吹损失的方法,论文在分析空调喷淋水循环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喷淋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动态响应曲线计算空调喷淋室风吹损失的一般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简化的计算方法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

    2008年01期 No.11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O海水淡化系统工程的节能

    孙炉钢;郭丰泽;朱忠信;

    提高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效率均是RO海水淡化工程节能途径,这是这两个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课题。运用综合集成技术,主要从提高系统水回收率、膜元件的合理配置以及浓水循环和采用大直径膜组件等方面,介绍了海水淡化工程系统设计所应考虑的种种节能途径。

    2008年01期 No.11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净水信息

  • 我国加大对西北地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力度

    <正>从2007年年底以来,中国政府连续批准和启动了对中国西北地区三个生态恶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的工程项目,包括: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项目等,总投资近120亿元人民币。

    2008年01期 No.113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太湖流域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

    <正>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全国最严格的地方标准-《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在江苏省太湖流域正式实施。以压减太湖流域排污总量为突破口,江苏省启动沿湖16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据了解,此次执行的排

    2008年01期 No.113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设部要求推广绿色施工技术

    <正>2008年1月30日,建设部下发《绿色施工导则》,要求在工程建设中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导则明确,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008年01期 No.11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给水处理

  • 微生物絮凝剂B-16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红兰;尚贞晓;

    采用微生物絮凝剂B-16对低浊度黄河水进行了絮凝净化实验研究,并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等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16具有用量少(常规絮凝剂用量的20%~30%)、适应性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B-16与聚硅酸氯化铝(PASC)复配使用,浊度去除率最高可以提高28%,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高可以提高19%。动物急毒性试验表明该絮凝剂无急毒性反应。

    2008年01期 No.11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废水处理及回用

  • PHB和OUR在A~2/0系统监控中的作用

    陈曦;戴兴春;黄民生;朱勇;高岩;高尚;

    聚羟基丁酸酯(PHB)在活性污泥系统尤其是A2/O生物除磷系统中扮演着能量转换的角色,耗氧速率(OUR)是评价污泥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PHB和OUR是微生物生化指标,具有灵敏性高和特异性的特点,可及时反映微生物活性和系统运行状态并指导系统的管理及调控。

    2008年01期 No.113 29-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碳质吸附剂吸附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龚兵丽;邱宇平;程海燕;赵雅萍;黄民生;

    溶解性有机质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论文详细论述了碳质吸附剂吸附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剂性质、吸附质性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在比较几种碳质吸附材料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然黑碳产物替代活性炭有效吸附溶解性有机质的可能性。

    2008年01期 No.113 32-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零价纳米铁在水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白少元;王明玉;

    详细介绍了零价纳米铁在水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包括可以修复的污染物种类、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等。纳米铁可以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溶解氧、pH、污染物初始浓度、纳米铁的投加量、粒径、超声波的协同作用和纳米铁的修饰作用等。还探讨了目前纳米铁在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01期 No.113 35-4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乳化油废水稳定性研究

    王丹;常青;

    研究了不同条件(静置时间、温度、pH值、添加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下模拟乳化油废水Zeta电位和粒径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乳化油废水稳定性的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适当的静置、低温、弱酸性条件以及加入电解质均可降低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加入表面活性剂则会增加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实验选用的四种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油的稳定效果更好。

    2008年01期 No.11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低温与常温条件下IMBR运行效果对比研究

    余亚琴;徐微;吕锡武;傅金祥;

    采用动态实验的方法对比了低温条件(8~10℃)与常温条件(25℃)下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及机理,并考察了两种温度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IMBR对COD去除率仍可达到93%~96%,且经过18 d的运行后,对NH+4-N去除效率仍可接近100%,但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对代谢产物(SMP)的降解效率降低。低温条件下的膜污染类型接近于滤饼层污染,常温(25℃)条件下则同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膜孔堵塞污染与滤饼层污染。低温条件会加快膜污染速度,因此,对低温条件下运行的IMBR来说,关键是加强膜污染控制。

    2008年01期 No.11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蟹壳生物吸附剂对水中镍离子的吸附研究

    邱兆富;吕树光;洪丽云;李良;

    采用颗粒状蟹壳(0.25~0.80mm)对水中Ni2+的去除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搅拌强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以及Zn2+或Cu2+的存在对Ni2+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为保证Ni2+的去除率,搅拌强度应不小于350r/min,溶液初始pH值宜控制在4~7;Cu2+的存在对Ni2+的吸附有较大影响。经过5级静态吸附后,Ni2+的吸附量达到43.4mg/g。蟹壳对Ni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2008年01期 No.11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韩丹;汪永辉;洪飞宇;高品;

    研究了半软性填料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机理,考察了DO,C/N对有机物和氨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存在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进水COD为800 mg/L左右,pH为7.0~8.0,HRT为10h,温度为25℃时,DO为2.5 mg/L左右,C/N为20左右的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且COD,NH+4-N,TN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

    2008年01期 No.113 54-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回收技术的研究

    郭丽;奚旦立;马春燕;

    采用盐析法回收处理退浆废水中的聚乙烯醇(PVA),结果表明,盐析法可有效回收PVA,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钠用量14 g/L,硼砂用量1.4 g/L,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50℃,溶液pH值为8.5~9.5。当PVA浓度达到12 g/L时,其回收率>90%。

    2008年01期 No.11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分析与监测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实验条件研究

    丁志斌;余占环;程婷婷;张平;高新;

    总氮含量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准确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含量。文章通过对比实验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对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的实验条件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在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延长过硫酸钾的氧化消解时间至45 min,消解后自然冷却2~3 h,可得到更准确的标准曲线和测定值。另外,在进行水样分析时,取样量应满足其中的总氮含量介于20~80μg之间的要求。

    2008年01期 No.11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用发光细菌监测水质突发性污染

    岳舜琳;

    介绍了用发光细菌检测水质污染的原理,发光细菌的培养和纯化及其分类,用发光细菌监测水质毒性的标准方法,及按抑光率对水质急性毒性的分类。用发光细菌检测某江水,其50%抑光率的水样体积EV50与江水的NH+4-N及Ames致突变试验的最小平均致突变剂量(水样体积)MADM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江水的CODCr及BOD5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污染的地面水和水质较好的地面水抑光率差异显著,自来水脱氯后抑光率较低,只有3%左右。用发光细菌监测水质污染,具有快速、经济、准确、灵敏的特点,建议国内水厂建立用发光细菌监测水质突发性污染的制度。

    2008年01期 No.11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和6种阴离子

    苏宇亮;方黎;吴杰;

    利用新型离子色谱柱AS23柱对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亚氯酸盐(ClO-2)、溴酸盐(BrO-3)、氯酸盐(ClO-3)和6种常见阴离子:F-、Cl-、NO-2、Br-、NO-3、SO2-4进行检测,通过实验研究,测试方法对饮用水中11种被测物的最低检测限为0.42~15.55μg/L,加标回收率为89.30%~115.12%,适合于同时检测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和常见阴离子。

    2008年01期 No.113 69-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氯氨投加系统的改造

    赖日明;

    在水厂生产中,加氨之后,水体的pH值急速升高,在投加氨的水射器中会生成CaCO3而堵塞,导致氨机进水而影响生产,同时会增加氯耗。通过改进水射器结构和管道安装方式,解决氨堵塞的问题,完善了氯氨投加系统。

    2008年01期 No.11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宁波水司执行新国家标准 提高供水水质措施

    潘海祥;王军海;任基成;

    针对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合宁波自来水公司目前水质状况,查找差距,发现水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耗氧量、氨氮、锰超标,解决的措施是调整生产布局,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常规处理,开展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网的改造,尽快开展全部指标的检测。

    2008年01期 No.11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旋转扫角式刮泥机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张剑;

    在旋转扫角式刮泥机的大修过程中,发现了刮泥机在制造中的一些缺陷,通过对中心轴-支点的技术改造,将原来的一点式接触改变成面接触,并对扫角臂作了改进,提高了整机运动的平稳性;减少了运动的阻力;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安全,降低了能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01期 No.1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