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致相分离法平片式聚(乙烯-乙烯醇)微孔膜的制备和表征

    谢林锋,陆晓峰,李磊,沈飞,李文俊

    以丙三醇为稀释剂,用热致相分离方法(TIPS)制备了无纺布支撑的平片式聚(乙烯乙烯醇)(EVOH)微孔膜。实验研究了冷却速率及EVOH初始浓度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测定了EVOH/丙三醇体系的相图,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泡点法表征了微孔膜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孔径,同时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加快,结晶曲线向低温移动。EVOH初始浓度决定了体系的相分离方式,由液液相分离及固液相分离机理形成的膜分别具有花边结构与球间缝隙结构;冷却速率影响膜的孔径大小和形态。随着冷却速率及EVOH初始浓度的降低,膜的孔径及纯水通量均逐渐增大。

    2005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垃圾渗滤液催化电解氧化深度处理的研究

    朱晓君,高廷耀,宋洁,高连敬

    利用催化电解氧化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进行了小试和中试研究,研究了影响电解处理效果的因素,并重点考察了达到排放标准所需要的电耗。结果表明:影响电解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进水的COD和NH3-N浓度、电流密度、极水比、电解时间等。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板状RuO2-IrO2-TiO2/Ti电极,电极间距为10mm,进水COD为500mg/L左右,NH3N为15mg/L左右。将COD降至二级排放标准,最佳的电流密度为2.81A/dm2,电解耗时仅需15min左右,电耗为6.82kWh/T。将COD降至一级排放标准,所需电解时间约82min,电耗为37.33kWh/T。

    2005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锰酸钾预氧化及预氯化处理滦河水的研究

    王丽华,王晓昌,金鹏康,何文杰,王磊

    该研究从高锰酸钾的衰减速度着手,综合剩余高锰酸钾浓度、气浮和过滤后出水浊度来确定高锰酸钾最佳投量范围为0.7~1.3mg/L。比较了预氯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出水水质及后续工艺的影响。

    2005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活化沸石的饮用水除氟工艺研究

    胡丽娟,周琪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表明活化沸石降氟吸附反应较快,其最佳pH值范围为5.5~6.5;再生液pH值在小于4或大于11时再生效果良好。采用动态实验考察,结果表明活化沸石比天然沸石的除氟容量提高了65%,处理水量分别为44L/kg,28L/kg,采用2%的硫酸铝浸泡再生,再生率约为80%,且多次再生后沸石柱除氟效率保持稳定。采用粘土为助沉淀剂与钙盐联合对使用后的再生液进行更新回用,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2005年03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电化学法处理水时常见离子对产生活性氯的影响

    唐秀华,吴星五

    研究了电化学法处理水时常见离子对产生活性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有多种离子会对活性氯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NO2等还原性物质。

    2005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UV/Fe-草酸盐配合物对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

    陈芳艳,唐玉斌

    考察了UV/Fe(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水中偶氮染料的光氧化脱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Fe(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明显高于UV和UV/Fe(Ⅲ)体系。脱色率受pH影响显著,在pH介于3~4范围内,脱色效果最佳,pH大于4时,脱色率急剧下降。Fe(Ⅲ)和草酸浓度对脱色率亦有较大影响,本实验条件下,以Fe(Ⅲ)和草酸的摩尔比为1∶12.7较为适宜

    2005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凝结水混床的混合及水流分布的研究

    钱勤

    研究了对运行状态下的凝结水混床树脂层,用专用树脂取样管,取出在横截面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树脂样,分析阴、阳树脂的比例、失效度和主要离子成分,了解了混床内阴、阳树脂混合的均匀性及水流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凝结水混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2005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拆弹炸药废水

    郝火凡,田维平

    实验使用Fenton试剂对炸药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pH以及反应温度对炸药废水TOC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Fenton试剂处理炸药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OC的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70min,之后趋于平衡;当双氧水(30%)用量为70mL/L、FeSO4用量为600mg/L、pH为3、反应温度25℃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2.06%。

    2005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

    肖长君,金颖,费庆志

    用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进水COD在300~2000mg/L之间变化,对系统不造成任何影响;考察了曝气时间、曝气量和污泥浓度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时间和曝气量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确定该反应系统最佳曝气时间是8h,适宜的曝气量是800L/h,而污泥浓度控制在4000mg/L左右时处理效率最高。采用下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是可行的,确定系统的最佳排水比是3/5。厌氧段的插入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2005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去除

    孟凡生,王业耀,薛咏海

    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日趋严重,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物化方法(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等)、生物反硝化、化学反硝化等工艺都可不同程度地去除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中的硝酸盐,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地下水中硝酸盐去除方法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讨论。

    2005年03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控制

    陈俊平,杨昌柱,葛守飞,熊丽

    在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MBR膜污染的类型及其发展过程,针对膜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膜污染维持MBR膜长期稳定运行的主要控制条件、方法及MBR设计的注意事项,总结了当前膜污染最佳的物理化学清洗方法,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注重高性能膜材料、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和工艺条件的研究,为MBR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作准备。

    2005年03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调查研究

    王丽花,张晓健,吴红伟,王占生

    以国内几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为调查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厂各工艺出水中AOC浓度,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并对国内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水源的污染程度对饮用水中AOC浓度有重要影响,原水AOC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常规处理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去除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3)活性炭处理对AOC去除率较高,活性炭对AOC的去除包括物理吸附和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降解两部分。4)水厂工艺出水加氯消毒后,AOC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应该重视开展加氯消毒对管网水质影响的研究,寻求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以控制细菌的生长。5)目前国内大多数饮用水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应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或膜处理来提高饮用水水质。

    2005年03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TOC作为饮用水水质指标的探讨

    黄永东,肖贤明,徐显干,吴兆红

    以某城市管网末梢水TOC特征为例,对TOC与有机微污染程度指标的相互关系,以及作为优质饮用水指标的限量值作了研究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管网末梢水TOC分布范围1.0~4.0mg/L;在饮用水中TOC主要存在形式是以小分子量(<500)的溶解性有机物;TOC与CODMn、THMs含量及Ames试验致突变性存在良好相关性,当TOC<1.0mg/L时,THMs致癌风险较低,饮水Ames实验结果一般呈阴性。饮用水中TOC测定精度较高,可较全面反映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程度,建议作为优质饮用水水质指标,TOC限量值为1.0mg/L。

    2005年03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Fenton氧化法的类型及特点

    刘英艳,刘勇弟

    Fenton氧化法是一种有效的高级氧化法,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该文概述了Fenton氧化法的类型和特点,并对各类型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作了阐述。

    2005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0 ]
  • 共代谢工艺处理难降解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李成都,李道棠

    微生物共代谢是处理难降解性有机物的有效途径,并具有技术经济优势。该文综述了共代谢作用在国内外处理难降解性污染物工艺技术的机理及研究状况,表明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在处理难降解性污染物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2005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问题

    高和气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和实验结果对合肥及国内其它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造成危害较大的管网水质问题是由于用户内部二次供水及管材、配件质量问题造成的,文中同时浅析了改善管网水质的措施。

    2005年03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虹吸滤池的技术改造

    周芳,伍新政

    介绍虹吸滤池的设计分格数的注意事项,虹吸滤池改造成气水反冲洗的方式。

    2005年03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印钞厂综合废水处理

    范建伟,张杰,李靖

    针对某印钞厂综合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化学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沉淀”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出水达到当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要求,处理效果稳定。文章给出了相关设计参数以及出水监测结果,可为类似印刷企业生产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5年03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河高藻污染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

    杨崇豪,陈纳,张军峰

    采用聚合铁+聚合氯化铝FL45C除藻剂粉末活性炭组合强化混凝工艺,处理黄河高藻高有机污染源水,在保证了原有主体构筑物设施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混凝工艺的改进,达到了较好的除藻、除有机物的效果。最高曾处理过色度为45度、藻类高达1700万个/L的严重污染水体,实现了生产性试验的成功。

    2005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行车式虹吸排泥机技术改造

    桂威

    简述虹吸排泥机的构造特点,改进后的控制方式、运行过程及技术优势。

    2005年03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测定探讨

    王向东,程真文

    水中放射性测量具有放射性活度低,影响测量的因素多,准确测量困难等特点。该文对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的特点以及影响放射性测量的干扰因素等进行了探讨,指出测量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2005年03期 71-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制药纯化水电导率及其制备

    高隆绪,许松岩

    按照国内外药典对纯化水电导率的规定,建议制药用纯化水的电导率可小于5μS/cm,最低小于2μS/cm。对制药纯化水两级反渗透工艺与一级反渗透混合床工艺的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比较,认为两级反渗透工艺,非常适用于制药行业。提出反渗透制水,可用陶瓷棒过滤器代替石英砂过滤器。介绍了表面带正电荷的膜在两级反渗透第二级应用的可行性。

    2005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